《危基當前》是曾著有《侏儸紀公園》,《急診室的春天》、
《恐懼之邦》的美國名作家麥克.克萊頓的劇力萬鈞的新作。之所以稱【劇力萬鈞】,是因為小說中多線發展的情節,緊湊而不凌亂,讓你雖不致於迷失於跳來跳去的情節中,但也要保持相當的注意力來閱讀。
這種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感覺,正是使讀者既不會看不下去,又很難看一半就停住的地方。麥克.克萊頓作為一位暢銷作家,在掌控讀者(至少在第一次閱讀)手不釋卷的功力,實在已臻化境。
然而,小說技巧從來就不是麥克.克萊頓小說真正引人入勝的地方,【知識密度】才是。由於小說的發展挾帶大量的知識,讀者在接受新知之餘,自然就會順從情節的發展,(至少在第一次閱讀時)比較不會質疑那峰迴路轉之處是否合理。
在這個多線發展的小說結構中,每一個大的分支代表一個爭議性的主題,其中最主要的論點在於:
人類的基因是否可作為專利權的標的,也就是說,一家公司或機構可否因為解開某一個人類基因的組成,就這個發現申請專利權,而要求事後所有利用這個基因從事研究、發展藥物的人都要付出權利金?
如果有一個人有一項特殊的先天疾病或秉賦,那麼他的這項特殊基因,到底是屬於這個人所有,還是屬於解開這個基因密碼的醫院、研究機構或是生技的公司所有?
引申的問題如下,如果某甲有一個特殊A病的致病基因,到台大就診,台大解開了這個基因的密碼,台大可否將這個某甲A病的基因申請專利?如果可以,是否代表某甲不能再提供其A病的基因給長庚醫院?如果長庚醫院想要用某甲A病的基因做研究,是不是要付錢給台大?
又如果某乙也有A病這個基因,那麼台大醫院自某甲取得A病基因的專利,效力是否及於某乙身上相同的A病基因呢?某乙有沒有權利將自己身上的A病基因提供或出售呢?
申言之,某乙為治癒A病,也許要用到某甲的A病基因所發展出來的藥物或治療方式,某乙是否要為此支付專利權利金的成本給台大醫院呢?
美國的法律大致上是支持給予基因解碼者專利權(行政部門與法院的見解未必一致),理由應該是專利權可以提供金錢的誘因,促進研究,使相關科技進步。
而麥克.克萊頓顯然對此是持反對的見解,他認為基因是一種天然在存在,將之解碼,【發現】基因的組成,並非製造出一種東西,不應該享有專利權;而且授與這種專利權,只會形成壁壘,造成相關領域發展的限制,而非進步。
讀到這段內容,讓我想起數年前台灣原住民部落基因採集的舊聞,當時有團體以服務及研究之名,到原住民部落為族人看病、抽血,還叫原住民簽下同意抽血、及其組織樣本,願供該團體使用的同意書。這件事後來被人踢爆後,引起一陣風波。
當時我對這則新聞感受並不是很深,反倒覺得捐一些血可以促進醫學的研究,並沒有什麼不好,何必太過計較。但讀了本書之後,我才驚覺問題之所在,如果該團體研究解碼了台灣原住民特殊的基因,申請了基因的專利,然後對藥廠收取鉅額的權利金,到時候藥廠依此基因的特性研究做出了新藥,或可治療原住民某個疾病,但原住民可能連買都買不起。
因此,那個小小的部落巡迴醫療服務,可能變成一項合法的完美詐欺。
而台灣的原住民有能力提出抗議(印象中有要求該團體銷毀基因樣本),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更弱勢的族群,正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體內的基因變成別人的專利呢?
這是在閱讀當下即可引發的延伸思考。
除了這個大主題外,【危基當前】這本書的其他情節發展支線,還包括了人類基因轉殖於其他生物上的技術及倫理問題(在本書中有一隻人類黑猩猩,及一隻人類鸚鵡);基因療法的風險與道德問題,亦即將基因轉錄於病毒上,再直接將病毒植入病患體內的治療方式,其風險何在?還有研究機構為了彼此競爭,一再超越規範,在患者身上進行這種實驗式治療的批判。此外,還有【產學合作】對學術研究造成的價值扭曲與利益糾葛等等。
以上看似嚴肅、枯燥的問題,麥克.克萊頓就是有辦法將之安排在好萊塢式的情節中,讓人讀來津津有味。
而這其中當然少不了麥克.克萊頓的三項法寶;一、邪惡的律師;二、沒有良心的科學家;三、愚蠢又自大的媒體。
在克萊頓的小說世界中,只要有這三種角色,就可以發展出精彩、刺激、絕不冷場的場景,又能導入其積學深厚的知識論點。而克萊頓在本書中,更是不時穿插真實的新聞報導,在真實與虛構的交錯中,讓讀者進一步陷入以假擬真的小說情境中,而對作者的論點產生共鳴。
當然,小說就是小說,絕不是新聞報導或學術論文。小說家可以切割資料來配合其觀點,無庸顧慮新聞或學術倫理。而讀者也應該謹守閱讀理解的界限,不可將小說家之言視同這個世界的真實。
比如說,小說中提到加州大學對某A的一個基因享有專利權,並且將細胞樣本授權一家生技公司作研究,後來這家公司的樣本受到污染,他們居然主張對某A,及某A的女兒及外孫身上細胞裡的基因有所有權,而利用法律程序要行使公民逮捕權,想用【賞金獵人】抓某A的女兒及外孫,強制取其身體組織,主張這些身體組織是贓物。
這段賞金獵人的追捕過程是極為精采的動作片橋段,但說實在的,我不太相信美國加州的法院會離譜到容忍這種侵害人權的事情發生;也應該沒有正常的律師會作這種無厘頭的主張。
但無論如何,《危基當前》仍然是一本讓我一口氣讀完,且足以刺激思考、引發興趣的小說。麥克.克萊頓成功地向我揭示了一個新的知識領域,我想,未來即便是看到生技產業的股市報導,我都會因為這本小說,不油生起一份懷疑之心。
我相信,麥克.克萊頓小說的成功之處,便在於世俗化地拉近讀者與最新科技間的距離,將難以了解的科學知識轉譯為大眾都看得懂的東西,讓讀者對之產生懷疑與興趣。看完小說後,現實世界中那一切生硬冰冷的資訊,忽然都活了起來!這是知性閱讀者難以言喻的幸福!至於小說中那些沒有收尾的橋段,草草了事的結局,都將在得魚忘筌的快樂中抛諸腦後,誰還在意呢?